您的业务准备好应对灾难了吗?

日期: 2013-07-09 作者:litao984lt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除了破坏数据,相关的灾难还会导致企业生产力损失长达几个小时乃至几天,影响整个企业的业务运转。即使是制定了最好的备灾计划,灾难也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然那些准备了相关应急预案的企业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要小得多。

    当前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环境倾向于提供整合和简化下一代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包括更快的恢复时间、更容易的重建、独立的硬件恢复、可启动的备份和裸机恢复。成功的解决方案将需要与企业传统的和当前的数据整合,规模化处理大数据,跨越虚拟化和云环境,并实现自动化。同时整合备份保护和灾难恢复功能。作为优先发展的解决方案,IT部门需要编制适当的资金预算。

    当前,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现状正在发生快速的演变。其发展趋势使得许多IT专业人士开始思考怎样的解决方案才能适应今天的环境,同时满足下一代的挑战。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高达81%的企业承认他们并没有针对他们的业务定期测试企业的灾难恢复计划。在这样一个企业业务的生存发展要依赖于数据的时代,人们会认为得到系统的关键数据,并保持其快速启动和运行的能力的优先级将是更高的。至少,数据故障将会威胁到企业的整体业务,及其有效运作的能力。

    然而,企业仍然只是将小比例的资金和运营成本分配并投入到了灾难恢复和保持业务连续性方面。而更多的预算则投向了“看上去很美”的策略,如虚拟化、商业智能、整合、硬件、软件和云计算。而灾难恢复方面支出所占的企业总IT预算中比例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这样的水平还是在企业IT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

    无论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应该定期的对其灾难恢复计划实施测试,将其作为他们的整个业务的基础。该计划应包括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一种异地自动复制的数据的方法、提供强大的备份状态指标的解决方案、监测和故障安全警报通知。

    我见过的许多的企业都是仅仅依靠现场的备份存储,尽管事实上,任何会对业务造成威胁的灾难也可能会影响到对于现场备份数据的访问。其他某些依靠手动灾难恢复流程的企业。其管理员必须意识到,备份计划与自己检索和恢复数据的能力是一样的。其所谓的备灾计划只包括在同一地点针对原始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这种备灾计划无疑将被证明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计划。有些管理员会基于对安全的担忧而决定推迟将数据发送到异地。然而,今天,异地数据的安全性已经被充分证明是相当安全可靠的,而那些不进行异地复制业务的风险已经由最近所发生的一系列数据丢失事故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推迟自动进行异地复制数据决定将会在未来带来极大的商业风险。

    企业IT管理员应该不断地思考他们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并制定出最能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备份失败却没有及时通知管理员的事故经常发生。成功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必须提供强大的备份状态的指标,如“备份正在进行中”和“备份成功完成”。以及故障安全警报以显示完成一次失败循环,这种交付使用高度可靠的方法,如仪表盘或专用监控系统,而不是采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可能会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方法,或者使得通知邮件淹没在了电子邮件的收件箱中。

    同等处理和对待所有的数据并试图对全部数据进行备份则可能意味着相当高昂的存储成本,同时使得真正重要的业务恢复变得相当麻烦。另一个必须针对您部分重要业务数据进行备份的关键因素在于“分层”数据恢复正是基于整体业务的重要性的理念而制定的。这种方法允许资源按照预算比例要求和对业务重要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配。

    一家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一份Excel电子表格文档记录数据,其还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转,但其财政部门的一份电子表格则可能包含关键业务数据:其数据库可能包含业务的时间点信息,或者含有客户的订单,对企业的业务至关重要。充分了解数据业务相关性是一套灾难恢复计划成功的关键。

    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可以将数据按相关的业务进行分类,如面向客户的数据、业务交易数据、业务运营数据、人员信息、合同记录。每一类数据都有与之相关联的数据,这反映了业务的需求,同时反过来又产生并创造了明显的恢复点和恢复时间目标。

    根据业务的相关性和操作价值进行的数据分层,会使得决定需要重点保护的数据在哪里、以及什么样的数据和支持系统能够在灾难事件中发挥重要恢复作用变得更简单。调整对于企业整体灾难恢复计划最具业务价值的数据,保证最大的恢复成功机会,以及与恢复整体业务连续性相关联的基础数据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灾难恢复的需求是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速度而不断变化的。然而,企业的业务需求没有跟上IT部门的步伐,以保护快速增长的数据,并在灾难中提供快速、可重复的响应。因此,制定一套完备的灾难恢复策略对于企业防止数据在不利的时间丢失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