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纠结用VMware还是OpenStack了,试试VIO

日期: 2016-10-13 作者:Robert Gates翻译:张程程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对于想要弥合现有和新的基础设施需求的OpenStack用户来说,VMware“额外费用”值得支付。

企业级IT客户考虑到VMware平台的许可和厂商锁定问题,往往把目光投向了基于OpenStack的替代方案。不过,一些用户和分析师认为,采用VMware并获得良好支持的更新有其意义所在——特别是最近集成了OpenStack的VMware(VIO),在企业遗留资产和云原生应用之间建起了桥梁。

HedgeServ公司对冲基金平台工程的全球负责人Isa Berisha权衡了VMware和OpenStack方案,包括Mirantis、Metacloud以及Rackspace,他感到“在线使用下一代平台”是很有压力的。他原先将VIO视作VMware的一个实验项目,并不认为公司会严肃对待该项目,毕竟与VMware的联合版问题多多。

“我们只是将其视作权宜之计”,他说。

HedgeServ采用VIO之初将其视为“黑科技”,然而随着Berisha在上面花费更多心思,他称其看到VIO已经有了更多实践和产品发布,而在2015年初几乎没有公司使用VIO。

此外,VIO只为ESXi管理程序提供支持,这是关于成本方面挨很多IT专业人士吐槽最多的地方,不过对于HedgeServ来说这却是个大好处,这其中拥有“技术深度”,Berisha表示。ESXi让用户能够在网络层、存储层和计算层做任意事情,他表示。

在成本方面,HedgeServ已与VMware达成了一个企业许可协议,可每年进行调整,并支付VIO额外费用,作为购买ESXi许可管理OpenStack运作的费用。

通过对比,他表示其他的OpenStack平台也没有更便宜。采用OpenStack的100%的web规模的公司可能会从真正开源的版本中获益良多,但不得不一直为该平台付费。绝大多数企业要么需要使用本地的资源,要么就向其他提供支持方付费。

“算账时,我们发现相比于其他平台,运作一个VIO私有云我们的总体成本得到了明显的降低,”Berisha表示,“OpenStack是好,但前提得是不用花钱,”Berisha开玩笑道。

像“骑摩托车的人”:站或坐自己决定

据分析公司IDC研究负责人Eric Burgener表示,通过VIO,VMware将VMware成熟的环境与灵活的支持异构的OpenStack环境结合在一起。

据VMware产品和技术市场经理Peter Cruz表示,最新的版本中,VMware集成了OpenStack 3(基于Mitaka版),增加一个“精简模式”(compact mode),用于帮助分支机构评估小型OpenStack云,通过在两台VM上安装OpenStack控制平台来实现——一台用于OpenStack服务(如Neutron、Cinder、Atlantis以及Keystone),另一个用于与vCenter之间的计算驱动通信。它减少了占用,缓解了复杂性,并使得定位性能减退更为容易。

VIO 3也新增了自动补丁和升级的功能。同时,vSphere、NSX和VSAN通过OpenStack API也可以用。

他表示,现在用户转向使用VIO是因为他们能够在现有本地基础设施和工具上接入OpenStack框架,且OpenStack API开放给组织机构中的开发者和用户。这有助于避免搭建一个空的OpenStack云的问题。

“他们拥有OpenStack框架,不过里面没有任何东西,且不得不重建所有的VM,之后他们才能开始使用它,”他表示。

这里,Burgener用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的比喻,OpenStack私有云与垂直vSphere堆栈比较就是:你能坐的话就坐着,你要控制话就站起。

“如果想在你的环境中运行OpenStack,且具备正确的专业技能和功能的话,这会是个好选择,”Burgener表示。然而很多IT提供商无法将其用到每个地方,因其并没那么成熟,功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这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如果用垂直vSphere,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Berisha从VIO中获得最大的好处是,很少被VMware通告骚扰,它消除了为“仍对业务具有关键作用的旧应用与新应用”区分平台的需求。

“当然两方面都崩溃的状况出现的概率极低”,他表示。

大多数企业仍需要旧的平台,典型地,迁移它并非朝夕之事,因而他们保留一部分遗留系统环境资产确保高可用性,同时也为云原生和下一代应用构建新的环境。

“这给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债务,”Berisha表示。“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我们想长期将OpenStack作为首要的平台来使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Robert Gates
Robert Gates

TechTarget数据中心特约作者

翻译

张程程
张程程

TechTarget中国编辑。专注报道企业级安全、网络领域的技术更迭和趋势变革,负责安全网站与网络网站的内容规划、组稿、原创和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