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eam预测:多云环境成常态,云端数据库服务迎来发展期

日期: 2017-12-29 作者:张程程 来源:TechTarget中国

Veeam进入中国市场已近两年,其间规模和营收都增长迅速,对即将到来的2018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在日前Veeam举办的媒体交流会上,Veeam高层对Veeam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进行了介绍,并对整个技术行业及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

据Veeam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Shaun McLagan介绍,2016年Veeam收入达6亿美元,2017年预计将达8亿美元,并骐骥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达到10亿美元。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的预测整个市场同比增长率为5%,而Veeam的同比增长达39%,约行业预测的8倍。

在Shaun McLagan看来,之所以能实现8倍的增长主要因素有三:首先是优质的产品,Veeam产品是为虚拟化和云而生的;其次是人才的储备,Veeam一直致力于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公司中;最后是打造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目前,一半以上的全球五百强公司在使用Veeam的产品和方案,并乐于将Veeam推荐给其他用户。

Shaun McLagan表示,2018年Veeam希望亚太和日本区域实现60%的增长,其中中国区增长超过100%。为实现这一目标,Veeam对中国市场进行大量的投入,并致力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与合作伙伴一同为企业用户打造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Shaun McLagan看来,Veeam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在于Veeam天然为虚拟化和云而生,能够支持任何应用、任何数据,且从去年开始,增加了对物理机的支持,包括对原生云应用、容器应用的支持。随着数据的流动性加快,Veeam将加强对各类应用的支持,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等。

据Veeam 201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6%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17年采用托管的备份服务。Veeam于上个月推出新的托管服务产品Availability Console,希望通过增加新的能力更多转向托管和云服务。

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Veeam最新推出可用性套件9.5v3,新版本支持集中化管理,无论企业是物理机、虚拟机还是云环境。包括三部分:备份和恢复、Veeam ONE以及Veeam Agents。在合作伙伴方面,Veeam一直支持思科、戴尔EMC、惠普企业以及NetApp,更新的9.5v3可支持IBM和联想。集成后企业无需对数据进行人工管理。

Veeam于8月VMware大会上宣布对AWS云的支持,并保证产品和方案的易于管理性。除了与上述企业有良好的集成外,Veeam加强与Nutanix的合作,帮助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后续也将有很多本地化工作,例如与华为进行合作等。

交流会上,Shaun McLagan也对2018年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据Shaun McLagan表示,用户在可用性方面的要求是“永远在线”,几乎无法承受宕机。同时,企业数据量在快速增长,数据流动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管理其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多云环境将成为常态。过去的解决方案更多是把数据从本地中心移到云中,未来,在云与云之间也将出现很多数据的移动。另外,云原生应用将迎来大量的增长。此外,云端数据库的服务也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总的来说,未来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Veeam亦将把握机遇,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同合作伙伴一道帮助企业用户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张程程
张程程

TechTarget中国编辑。专注报道企业级安全、网络领域的技术更迭和趋势变革,负责安全网站与网络网站的内容规划、组稿、原创和编辑。

相关推荐

  • 多云环境带来管理挑战

    根据Gartner的数据,接近半数的大型企业将在2017年末之前运行混合云架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节约成本的可能性是促使IT部门混合使用公共云服务和内部管理数据中心的关键动因……

  • 自带虚拟化DNA:Veeam高可用方案护航企业业务永续

    日前达美航空电脑系统停摆导致巨大的金钱损失外,其声誉亦受重创。这样的宕机如今并不鲜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宕机事故的发生?且如何在事故发生后仍能快速进行恢复以保证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