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数据的防“震”救灾工作

日期: 2008-06-02 作者:佟乐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为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成为存储实施过程中最首要考虑的环节。谈到这个话题并非笔者的心血来潮,而是因为太多的事故已经向用户发出了警示。从美国9.11事件、日本神户大地震、东南亚海啸,而今5.12汶川大地震又再一次向用户拉响了最强烈的红色警报。


  有研究报告指出,各行业在遭受灾难打击造成服务中断时,所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这份报告甚至还说,在今后的五年内,每五家遭遇数据灾难的客户中,至少有两家要在遭灾之后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资金预算或是其他原因,忽视了对数据灾难备份和灾难恢复工作的重要。而当灾难真的降临时,最受伤害的还是企业自己。


  对于灾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好处,笔者在这里不想一一赘述。相信任何人看到上述提到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时,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打算。笔者在这里想要提醒的是那些已经下决心要实施灾备方案的用户,一点要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切勿走进误区。


  美国贝克软件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曹新康先生指出:“像汶川这样的天灾属于无法估计到的灾难。而这种情况对灾难备份和恢复的要求就是简单和快速。简单可以让工程人员不必在复杂的环境中浪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熟悉软件工具,而简单的工具也同样加快了数据灾难恢复的响应速度。”


  也有专家的观点与曹新康类似,他指出,当实施容灾前的规划已经清楚后,如何有效地传达和执行则是实施灾备方案的重点。“在灾难发生之间与员工进行有效的交流非常重要,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采取紧急措施。”Citigroup的一位专家这样说。而他还指出,如果用户不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在灾难降临时将是一片混乱。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灾难恢复公司Comdisco 在纽约市发生911 事件之后发表了一篇报道,其中指出,“恢复工作的效果绝大部分体现在业务终端用户身上”。


  有专家也指出,这不仅是因为终端用户环境并不像数据中心那样拥有完整的连续性规划。还因为在灾难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大量的终端用户对电子邮件、网站、专用线路的使用率可能会出现峰值。这对网络带宽和使用模式都是一种很严苛的考验,而更重要的则是存储设备的I/O性能。


  思科公司资深系统工程师段斌还建议在服务器集群中配合用于数据存储设备的集群支持软件,他认为这能够为各种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提供更高的可用性、数据冗余性和完整性。


  面对纷繁复杂的实施环境,用户为之准备的方案也各有不同。曹新康提醒用户的另外一点就是切勿重“硬”轻“软”。尤其对于连续数据保护软件(CDP)更要加以关注。IDC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用户在IT投资的花费,70%是在硬件,而软件和服务则相对较低。


  曹新康指出:“远程灾备确实非常的重要,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但这次汶川地震的发生则告诉用户本地的恢复工作同样不可忽视。一旦地震使通信的终端无法正常工作,那么远程灾备就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曹新康建议用户说,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磁盘阵列+CDP的方案不但对硬件的要求不高,但却能覆盖到大多数的灾难情况。


  相关联接:


  实施容灾之前需要考虑的四个问题:


  在灾难发生后的多长时间内必须保证数据得到恢复?
  每天要存取多少数据?
  数据中心与灾难恢复设备之间的距离?
  打算如何应用数据,是需要分层存储管理,还是仅需要备份?


  专家认为,只有上面的四个问题清楚了,才能真正帮助用户确定容灾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同时,用户还应该关注现在所使用的主机系统、应用软件和RAID硬件等这些相关于灾难恢复系统投资的细节,因为建设完整的容灾系统是一笔不小数目的投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佟乐
佟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