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也许没有直接明说,但它似乎已经放弃了InfiniBand。相反,思科正高举其数据中心3.0(Data Centre 3.0)战略的大旗,大力支持数据中心以太网(Data Centre Ethernet)标准,该标准旨在为数据中心提供融合统一的网络。为此,思科不仅采用了标准的高速以太网,还增加了一些扩展的标准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无损耗传输。
该公司在声明中称:“采用数据中心以太网标准将有助于在数据中心实现统一架构,从而降低成本、简化管理。许多高性能计算应用已经在以太网上运行。借助针对以太网的改进以及迁移至万兆以太网(10GbE),思科认为需要高带宽、低延迟的一小部分应用在以太网上能够得到有效支持。”
这番声明似乎没有为InfiniBand留下多少空间。
思科转投以太网怀抱
就在几年前,这家公司还往InfiniBand投入数百万美元,现在却采取这样的立场,确实很奇怪。2005年,思科在InfiniBand交换机公司Topspin Communications身上花掉了2.5亿美元;又在2006年利用这家公司的技术升级了自己的交换机产品线。
思科当时甚至声明:它把以太网和InfiniBand结合在同一网络中,那样两者可以在同一只交换机上一起使用,并使用同一个管理控制台来加以配置。如今,思科似乎觉得以太网已发展到了再也没有必要使用InfiniBand等其他协议的阶段。
Kevin Judd是InfiniBand SAN交换技术厂商QLogic公司的高级产品经理,兼InfiniBand行业协会(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营销工作组的副组长。他说:“思科之所以力推以太网,是因为它想主攻基于以太网的光纤通道FCOE(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以太网正试图去做那些InfiniBand已经实现了的东西。”
万兆以太网采用缓慢
Info-Tech Research Group的首席分析师Darin Stahl也认为,万兆以太网(10GbE)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证明。他说:“万兆以太网早在2002年得到了批准;尽管它有望带来诸多功能,但采用速度比我预计的慢得多。这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每端口的成本。”
与Judd同为InfiniBand行业协会营销工作组副组长的Brian Sparks表示,高速以太网的端口成本目前很高,因而它对许多数据中心来说不切合实际。InfiniBand行业协会估计万兆速率的InfiniBand其成本为每Gbps仅需22美元,相比之下万兆以太网的成本为每Gbps需要85美元。他说:“我们预测万兆以太网至少要到2010年才具有竞争力。”
Sparks还提到了思科即将进入刀片服务器市场的传闻。他说:“思科所做的举动让服务器生产商过后才会恍然大悟。像惠普、IBM、戴尔和Sun这些厂商都在寻求与思科解决方案竞争的方法;它们认为InfiniBand是可与思科相抗衡的一个方法,因为成本比较低。”
也许是吧!然而像富士通这些服务器供应商却主张使用高速以太网,即使是在通常被认为InfiniBand地盘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富士通公司的一份白皮书提到:基于铜线的10GBase-CX4万兆以太网标准在2004年得到正式批准,对这项标准来说是重大时刻,因为它降低了每个端口的成本。
他补充说,InfiniBand的低延迟设计使得它极其适合高性能计算领域。万兆以太网弃用了需要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来处理数据包冲突的半双工模式,而是改用全双工模式。但这项已获得批准、却未加以修改的协议,其延迟仍高于InfiniBand。
Judd说:“有万兆以太网供应商在提供降低延迟的技术。眼下,它们把延迟降低到了3微秒,但这延迟仍是InfiniBand延迟的三倍。”
InfiniBand寿数已尽?
然而,市场观察机构Macarthur Stroud International的创办人Hamish Macarthur却对InfiniBand这种协议的成功机会持怀疑态度。
他说:“主要几家系统供应商再次把目光投到了直接连存储上。这方面的一个典例就是刀片服务器,有些刀片服务器如今拥有2.5英寸的磁盘驱动器。”他认为,供应商们正在竭力希望全面控制服务器和存储领域,这限制了InfiniBand的发展空间。
Marcarthur说:“InfiniBand的遭遇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题。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在开发新的架构时借鉴;但是作为一项协议本身,InfiniBand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如果以太网果真侵食InfiniBand的市场,但也需要好几年才会给后者带来重大影响。然而许多公司会在接下来的一年(至少这一年)势必会暂时搁置资本密集型的IT基础设施项目,这对InfiniBand也根本没有什么帮助。然而,这项不断发展的标准不该受到漠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看IBM数据科学团队如何助力企业用户AI项目
在下面的Q&A中,IBM公司的Seth Dobrin探讨了如何提高企业用户对机器学习和AI项目的兴趣, […]
-
DR基础知识:灾难恢复计划和灾难恢复策略
IT灾难恢复(DR)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以在意外中断时执行。 这种计划应该列明详细步骤,说明在 […]
-
战略发布:浪潮和思科碰撞出了什么火花?
以“聚浪思享·创新网络”为主题的浪潮思科网络战略发布会于日前在京召开。那么这一次,浪潮和思科会给企业用户带来哪 […]
-
为超融合架构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超融合基础架构会给新的数据中心冷却方面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在选择和实施之前,我们来看看哪些温度和冷却单元的效率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