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大型数据中心高密度服务器与低密度混合模式的出现,由于服务器的密度不均衡,因而产生的热量也不均衡,传统数据中心的平均制冷方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
据统计,目前85%以上的机房存在过度制冷问题,而供电中只有1/3用在IT设备上,制冷费用则占到总供电的2/3。因此,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是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
制冷模式的转变:集中制冷到按需制冷
在以往的空调系统设计中,多采取集中制冷模式,将空调房间考虑成一个均匀空间,按现场最大需求量来考虑。这种模式忽视了空间各部分的需要,缺少考虑制冷效率、制冷成本的意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密度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人们逐渐认识到按需制冷的必要和集中制冷的弊端。
“按需制冷”就是按机房内各部分热源的即时需要,将冷媒送到最贴近热源的地方。它最大的特点是制冷方式的定量化和精准化,从“房间级”制冷转变为“机柜级”制冷,最后到“芯片级”制冷。例如,在高密度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规划中,可以采用以“精密制冷”为核心的机柜级解决方案。将英飞集成系统的In-row制冷单元放在高密度服务器机柜旁边,针对每个热点进行降温,让冷热空气直接在机柜和空调之间以最短的路径循环,从而有效提高制冷效率。根据设备发热量的高低配置相应数量的制冷单元,以此做到按需供冷定量分配。与房间级制冷相比,In-row制冷对冷气的利用率达到70%,并能够处理更高的热负载密度。
送风方式的设计:上送风VS下送风
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为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成为大型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
架高地面下送风方式
目前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采用风管上送风方式时,由于机柜功率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每台机柜对风量要求不同。温度高的机柜需要大风量,但如何保证风管近端和远端出风风速的一致性,是风管上送风方式的一大难题。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是将整个架高地板下的空间作为一个大的静压箱,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再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通过在地板送风口上设置风量调节阀,调节每个机柜前风口地板的通风面积和风速,从而达到按机柜需求供给合适的风量。如果数据中心所在建筑的室内净高能够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吊顶上部空间回风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无效混合,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制冷方式的选择:风冷VS水冷
据了解,目前国内数据中心常用的方式主要为风冷精密空调系统。由于建筑空间的限制,常常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室外冷凝器,冷凝器排列过于紧密,造成散热效果差,空调系统效率较低,难以解决高密度制冷问题。而目前水冷制冷方式可以在机柜内冷却服务器等设备排出的热空气,加快了制冷循环过程,进而提高制冷效率。
带FREE-COOLING的冷冻水空调系统
带有FreeCooling功能的冷冻水精密空调系统虽然在一次性投入上比风冷精密空调系统高出13%,但在制冷效率上则高出了54%。从长期运行的费用来看,FreeCooling功能的冷冻水精密空调系统比风冷精密空调系统每天节电38094度。在西安地区一个冬季就可收回FreeCooling部分增加的投资,如是在寒冷的内蒙或东北地区,不到半个冬季就可收回FreeCooling部分增加的投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搭建高密度数据中心:HCI能提供哪些帮助?
尽管数据中心密度不断上升对于超大规模供应商来说似乎并不成问题,但却为企业带来了挑战。那么,超融合系统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帮助呢?
-
“拒燃”?小心数据中心热点
冷却故障和服务器温度过高造成的结果往往比绝大多数关键任务数据中心断电还糟糕。那么,热点是如何发生的呢?又如何预防其发生呢?
-
未来数据中心将看重能源测量和冷却效率
我们已经习惯于以性能和效率的指标来评价数据中心。但是对于未来的数据中心,关注点会逐渐转移到能源和冷却方面。
-
边缘计算面临冷却挑战
边缘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超越数据中心的分散处理和存储正在成为新的规范但迎风踏浪之前需要认清其面临的障碍,比如冷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