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虚拟化技术的成熟,很多企业已经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在内的数据中心设备进行了虚拟化。ESG中国区总经理王丛介绍说:“前几年,我们谈论更多的是用不用虚拟化。但现在虚拟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数据中心的投入过大,很多企业难以支付;其二,由于数据的重要性,宕机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虚拟化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尤其是企业级用户,现在还没有考虑虚拟化技术的很少。”
ESG(Enterprise Storage Group)之前对377个大型企业和329个中型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1%的大型企业和41%的中型企业都部署了服务器虚拟化。总体来看,接受调查的全部企业中有52%都已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剩下的企业也大都表达了对虚拟化技术的兴趣,并表示有可能在未来采用这一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只是虚拟化市场的先行者,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带动下,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也在迅速增加。但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中心里这些虚拟的和物理的资源,则成为客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像IBM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一样,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后虚拟化时代”。
“后虚拟化时代”的管理难题
虚拟化技术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服务器、存储的数量和成本等,但虚拟化应用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NetApp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文俊表示:“这一两年虚拟化非常热,很多企业都开始采用虚拟化的方案。但是,一些企业虽然部署了虚拟化的应用,仍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而且我们也看到一些应用可能并没有在虚拟化环境里面进行完全的测试。很多企业在部署了虚拟化以后,形成了一个虚拟化的‘孤岛’,可能在这个虚拟化的孤岛里得到了一些好处,达到了效益上的节省。但是企业要真正的、大量的采用虚拟化技术,还需要一段时间。”
王丛也认为,从管理上来说,由于虚拟化技术还没有实现标准化,所以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并不是整个数据中心都已经完全虚拟化了,可能仅仅是采用了某一项虚拟化技术,或者只是将部分应用进行了虚拟化,其他的IT系统或应用中并没有采用虚拟化,这样一来,管理的复杂度势必增加。ESG在北美市场曾做过一个统计,40%左右的数据中心用户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数据中心只是部分进行了虚拟化,即要管理虚拟环境,又要管理非虚拟化的环境,常常让IT人员深感头疼。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厂商看到了用户的这些烦恼,并开始尝试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据王丛介绍,现在在北美市场,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虚拟化管理软件,其中有一家名为“Virtual Instruments”的虚拟化管理公司,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是一站式的虚拟化管理软件。利用这个软件,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界面,就能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全部管理起来。
“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只要有市场需求,只要某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有厂商出现,专门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开启一个新的市场。” 王丛这样评价。
跨平台管理势在必行
其实,除了Virtual Instruments这样的新兴公司,VMware、IBM等公司也开始关注虚拟化技术日益普及所带来的管理难题。
VMware公司首席技术官 Stephen Herrod博士在其撰写的《2010年虚拟化领域趋势与展望》一文中指出:“众多企业在2009年交付了完整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捆绑产品,可以预封装并针对虚拟化进行完全的优化,使客户采用和集成虚拟化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随着这些捆绑产品在2010年陆续推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会迅速成为新数据中心通用的构建模块,使当前的IT基础架构变得更为经济、灵活、模块化,极大地满足客户需求。”
作为虚拟化市场的领先厂商,VMware公司2009年推出了vSphere 4.0,其中的一个组件vStorage,让VMware将触角由虚拟机管理延伸到了存储领域。
Gartner存储技术与战略部副总裁Dave Russell曾表示:“要充分利用虚拟化,客户所采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需要既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其存储基础架构,又能实现在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基础架构之间的无缝智能集成。”vStorage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基础架构之间的集成和管理问题。
其实,早在VMworld 2008大会上,VMware公司就宣布将于2009年推出vStorage,以帮助用户有效降低虚拟环境中存储基础架构的总拥有成本,并提高管理性。VMware产品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Raghu Raghuram说:“存储是保证Virtual Datacenter OS灵活性、速度、弹性和效率的关键构件。vStorage与VMware存储合作伙伴的产品结合使用,可实现在VMware平台和存储基础架构之间的自动切换,简化了存储操作,并实现用户存储基础架构效用的最大化。”
vStorage可通过新的vStorage API在VDC-OS内实现存储产品的智能集成。vStorage API可将存储合作伙伴提供的高级功能与VDC-OS紧密集成。用于阵列集成的vStorage API将使用户能直接通过单个虚拟机以及VMware Infrastructure的集群和资源池功能来利用基于阵列的功能,例如快照、精简配置、复制和恢复。用于多路径的vStorage API将为用户提供,可在其虚拟环境中集成主要合作伙伴多路径软件所提供的高级负载平衡功能。存储虚拟设备以VMware Ready虚拟设备的形式,提供来自存储合作伙伴的关键存储功能。之前无法利用此类存储功能的小型环境,包括小型办公室和中小企业,现在都可以使用存储虚拟设备,从诸如共享存储、数据保护、重复数据删除等技术中获益。
vStorage 还借助一些新功能来最大化用户的存储基础架构的效用,其中:vStorage自动精简配置功能,仅在需要时占用物理存储资源,从而提高虚拟机的存储分配效率,大幅降低用户部署成本;vStorage链接克隆技术可通过透明方式清除虚拟机中的重复数据存储,从而优化存储利用率。
vStorage还可以帮助VMware及其存储合作伙伴实现虚拟环境和存储基础架构间的人工切换及流程自动化,为IT管理员提供一个无缝解决方案。用于Site Recovery Manager的vStorage API可帮助用户将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和基于阵列的复制功能紧密集成,使用户能定义一个定制的恢复流程,并在灾难发生后自动重启虚拟机,无需担心要正确协调虚拟环境与存储备份的故障恢复。用于整合备份的vStorage API可以让客户使用标准备份软件产品,简化和自动化无中断虚拟机的备份。用于存储管理的vStorage API使用VMware和存储合作伙伴的管理工具,扩展了能实现存储硬件平台的集中管理和虚拟环境的界面,消除了之前在虚拟环境中管理存储所需的复杂协作与手工流程。
不只VMware,IBM在2009年也提供了跨平台的虚拟化管理工具VMcontrol,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陈国豪介绍说:“客户希望能利用新型的虚拟技术和手段,如虚拟系统池(Virtual System Pool)方法,将各种异构的硬件资源池化,从而对整个基础架构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自动化的功能调配资源,以灵活地满足企业新业务的需求。
IBM推出的企业用VMControl 产品与IBM Tivoli 软件一起使企业实现对各类IT系统和虚拟技术的统一控制。”
采用了系统池化的方法,VMControl允许将IBM物理和虚拟服务器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并跨越UNIX、Linux、大型主机、x86等多个平台以及存储系统和网络。对虚拟环境的中央化控制为数据中心虚拟化带来了创新的突破,它能帮助企业的数据中心简化复杂的管理功能,并更好地分享和优化关键资源(如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和存储)的使用,从而扩大虚拟化的优势。
据陈国豪介绍,VMControl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已经开始使用虚拟技术的客户,这些客户虽然在单一物理系统上创建了多个虚拟服务器或存储来降低基础架构成本,但是当他们尝试管理由分散平台组成,并且拥有不同虚拟化技术的企业时,却面临到新的挑战。
VMControl对虚拟环境的中央化控制为数据中心运营带来了新智能。企业能够管理巨大的信息和处理资源池,把它们随时随地分配给应用程序。这种突破不仅提高了IT基础架构的整体利用能力,实现低资本,低运营和能耗成本,还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同时也给IT经理更大的自由来适应联网设备数据增长带来的新需求。VMControl还将加速云计算等新的IT交付模型的部署,如允许远程接入信息处理资源。
不过,在王丛看来,VMware和IBM的产品各有优缺点:VMware由于背靠EMC这棵大树,其管理功能可以从服务器虚拟化渗透到存储,技术上并不存在什么瓶颈,而在网络资源的监控、配置管理上,VMware的虚拟化管理工具表现则相对较为普通;IBM VMcontrol虽然也是强调跨平台管理,但主要是针对IBM自己的产品来管理,可以把非IBM的一些平台上的数据迁移到自己的平台上,然后实现对自己内部虚拟化环境和非虚拟化环境进行管理。
王丛认为,像Virtual Instruments这些专业厂商的出现,就是看准了大厂商的产品中存在的缺陷,然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怎么在网络带宽上加速,怎样和存储做连接,并管理好存储等。Virtual Instruments推出的虚拟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在于其易用性,能够很直观地告诉用户硬件、软件的效能和运行状态如何。
合纵连横还是各自为营?
战国时期,为了阻止齐、秦两两大强国兼并弱国,一些弱国之间不得不加强合作,以共同对付强国,这就是所谓 “合纵”;“连横”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连横本是一种外交或军事上的策略,但在虚拟化管理市场,越来越多的厂商现在也开始采用这一策略,纷纷成立或加入各个联盟。这样做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避免各自为营,从而导致陷入市场份额被蚕食甚至被兼并收购的局面。
NetApp 与思科和 VMware 公司去年宣布将联手推出虚拟化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后不久,思科、EMC和VMware也宣布将结成虚拟计算环境联盟。厂商之间越来越多的联盟与合作对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能给用户带来哪些好处?
对此,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用户经常都有一些困惑,就是很多厂商都会强调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好,不管服务器厂商、虚拟化厂商、还是存储厂商都是如此,但是整合在一起的事情到底谁由该来做?是用户自己?还是厂商?还是ISV?
“实际上,很多客户过去已经表示,希望这些厂商,不管是做服务器的,还是做网络的,还是做存储的,或者做软件的厂商,希望他们在产品研发的时候就能有更多的合作。在产品推向市场以前,可以做更多调试的工作,能够比较完整地支持用户的体验。未来虚拟化市场将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也是我们与NetApp、思科在大中华地区为客户提供这套解决方案的原因。”宋家瑜说。
据陈文俊介绍,NetApp与思科、VMware的合作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有一个非常长久的历史,他说:“我们三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为客户提供动态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企业所有的应用都可以虚拟化,达到‘五个一个’:一个整合的服务器的架构,一个融合的数据中心网络,一个统一的存储架构,只需要管理一个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我们希望用一个通用的共享架构满足整个客户对数据中心的要求。我们的目的是让企业的客户在面对继续改变的市场变化的时候,IT可以更快地满足业务的需求,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客户节省数据中心总的运作成本。”
众所周知,NetApp与EMC是很大的竞争对手,去年,两大存储巨头为了收购Data Domain而展开的生死较量还让人记忆犹新。作为EMC的子公司,VMware与NetApp的合作动机是否纯良也颇让人怀疑。宋家瑜很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VMware是在纽约上市的公司,我们公司本身有很多的法人投资者,EMC是我们最大的法人投资者,另外包括思科和英特尔也是我们的法人投资者,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资者。在运营方面,VMware公司是一个完全独立运营的上市公司。从VMware公司的市场定位来看,我们会和客户首选的厂商来合作,可能是服务器厂商、存储厂商,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最符合客户体验的解决方案。”
在王丛看来,虽然同是基于虚拟化而展开的合作,但“EMC+思科+VMware”这一联盟对业界的触动与影响,要远大于“NetApp+思科+VMware”联盟所产生的影响。
“过去的一年,服务器存储领域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思科、Oracle先后进入了这一领域。思科推出UCS之后,其原本的合作伙伴IBM、惠普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打算。惠普收购了3Com,与思科的关系最终走向决裂。IBM没有自己的网络产品线,他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我们还需要观察。”王丛说。
王丛认为,思科、EMC、VMware在各自所属的领域中都是行业的领导者,三者之间的联合是市场是否会形成垄断之势也是业界担心的问题。相比之下,NetApp与思科、VMware的合作则显得比较奇怪。如果从短期行为来看,或许是因为NetApp意识到虚拟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VMware是服务器虚拟化的领导厂商,NetApp如果不和VMware绑定的话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样倒也能够勉为其难地解释三者之间的合作。但是VMware的母公司EMC是NetApp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NetApp一直使用VMware的虚拟化平台,长期来讲对自己的产品线会有什么影响不太好说。所以,NetApp与思科、VMware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还是短期的行为,目前还不太好判定,从战略层面上来讲也解释不清。
至于IBM公司未来在网络产品上会采取什么策略,陈国豪说:“从整个数据中心来看,IBM的产品线比较全面。在数据中心的网络这块,我们的重点不是卖网络产品,而是把我们的产品整合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我们有一些OEM的数据中心网络合作伙伴,包括思科、Broacade和Juniper等。数据中心领域有两种网络,第一是传统的以太网,第二是存储网络。我们OEM之后,会把这两种网络集成为一个,这样用户的资源就可以调优,可以不用管理两个网络,资源可以更好的共享。”
全面审视 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IBM推出的VMcontrol,还是NetApp 与思科和 VMware联手推出的虚拟化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最为适合的用户,都是那些有新建数据中心需求的用户,或者希望在一些新的应用中部署虚拟化的用户。看来,在空白的白纸上作画,果然是要更容易一些。
不过,客观来看,厂商们的期望与国内当前的现状倒也比较吻合。王丛说:“国内虚拟化市场大概近2、3年左右才起步,用户逐渐从讨论虚拟化技术发展到开始使用虚拟化技术。其实在国内市场,并没有严格的前、后虚拟化时代之分。现在国内很多数据中心还处于建设阶段,起步晚,但起点高,国内用户接受并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时候,已经看到国外在应用虚拟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考虑怎样跨平台、如何管理这些问题。这些驱动力也有助于他们接受这些新推出的虚拟化管理产品和技术。”
厂商们还具有一个共通点,即都在强调自己提供了数据迁移工具或能力,能够帮助用户从其他的产品或平台迁移到自己的平台上来。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积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
由此看来,帮助用户管理异构的虚拟化技术或平台,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厂商们其实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
正如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所说:“其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客户从在选择数据中心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时候,不管是哪个方面,永远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希望了解客户在过去和现有的投资,并提供一个开放的架构,可以与客户原有的投资做一些结合。当然,如果用户在新的应用里面希望采用一些领先的经过认证的虚拟化管理解决方案,我们也可以提供。现在国内一些客户正在考虑虚拟化,有些客户正在做虚拟化,实际上,很多客户的数据中心正在逐渐演变到下一代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考虑客户今天和未来的投资方向,给客户提供一个更好的体验。”
我们也希望,厂商们不只是在口头上标榜“开放”,而是要在行动中将“开放”的态度落到实处。这样用户既可以充分享受到虚拟化的好处,又可以有更多的、更为自由的选择。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