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试身手

日期: 2011-04-28 作者:小柯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当前,数据中心IT部门的压力重点在于要不断地适应IT资源与业务保持同步变化,寻求更多的方法来降低数据中心成本并提高效率。堆叠的在线基础设施是当前数据中心业务最大的障碍,能够提供新的管理应用是关键。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是电力、冷却能力等运营费用上升,同时网络之间复杂的集成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也让IT人员的负担过重。

  为了优化数据中心,IT经理们考虑重新部署、使用和管理其IT资源。由于数据中心与公司日常业务变得更加紧密,公司对他们的IT环境更加重视。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的普及,主流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寻求可以融合的系统和软件为未来的企业数据中心奠定基石,更适合的说法可能是“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消除技术孤岛

  Gartner首席分析师和研究副总裁RakeshKumar在谈到下一代企业服务器技术时表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30%的数据中心将使用融合基础设施,在厂商的推动下,融合基础设施或以光纤为基础的架构将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只是大多数组织没有搞清楚融合基础设施是否真的适合他们的IT环境。

  融合基础设施将服务器和网络整合进一个单一的虚拟服务器,资源不再连接到单一服务器,任务在硬件或结构级执行,融合基础设施通过组件技术集成创建起资源池,对数据中心来说,这一技术相当划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主流厂商的支持,思科(UCS)和惠普已经有成熟的技术。

  支持跨网络和存储逐步增加虚拟机,提高输入和输出性能。

  访问内部云基础设施。

  作为未来数据中心架构蓝图的融合基础设施弥补了企业需求和IT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电源、制冷等技术整合到一个可互操作的共享资源池中,从而帮助客户消除技术孤岛,统一管理可以对这些资源池加以管理和配置。

  当需要更多资源时,融合基础设施可以预测出特定时期所需的网络、存储或是计算能力,如此量化的需求使得用户在计划购买和做预算时也相对容易了很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融合基础设施硬件被完全模块化,每个最小最标准的模块可以叠加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你的数据中心。

  更重要的是,每个模块你都可以随时在厂商站点上点击“购买”,就行你在官网购买服务器、软件一样,整个数据中心也可以实现这种操作。下一个阶段我们迎接的就是即插即用的组件,统一管理工具会识别新的硬件并将其无缝地添加到你的资源池中。为了迎接融合基础设施的到来,一些厂商的硬件已经准备就绪,也有一些厂商正在规划中,甚至在用户还没有掌握如何使用这种新概念的情况下,一些主流厂商已经开始宣传刀片、模块化存储、密集网络等这些组件,但在统一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并不是未来的全部。对于一些厂商,硬件已经准备就绪。其他的厂商对此也在规划中。甚至在还没有掌握如何使这种新方法工作的情况下,主要厂商就已经开始宣传这些组件——刀片,模块化存储,密集网络等——了。管理工具集方面也已有了一定发展。

  采取融合基础设施要考虑厂商锁定因素

  目前,融合基础设施已有成功案例。惠普日前宣布美国最大的独立薪酬管理服务商之一Paycor公司已将其数据中心升级为惠普融合基础设施,从而提高其业务敏捷性。作为主流厂商,让我们看看惠普是如何助力Paycor公司构建一个高效的基础设施的。

  惠普所提供的融合基础设施参考体系结构建立在四大技术基础上,能够帮助客户实现:

  —在公用、模块化的基础设施上,通过惠普虚拟资源池(HPVirtualResourcePools)来提供虚拟服务器、存储和I/O资源,进而降低复杂性、风险、资源要求以及成本。

  —通过HPDataCenterSmartGrid延长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电力消耗和冷却要求。这将为整个系统和设施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

  —通过HPFlexFabricNetwork简化并提高从数据中心到网络边缘的灵活性。这可以创建一个只需一次布线、公共、虚拟I/O的网络,来连接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

  —通过HPMatrixOperatingEnvironment,客户可以将IT基础架构作为共享服务运行,从而提高效率。这样将建立起一个公共平台来管理和自动化来自多个供应商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

  通过惠普的四大技术基础,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一个最大问题——厂商锁定,这是CIO的噩梦,也是他们不考虑融合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

  另外,融合基础架构可能给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增加更多的复杂性,要说服企业采用融合基础设施的有很大的困难,让数据中心围绕融合基础设施设计也是不小的挑战,用户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整合的兴趣,或许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技术。尽管如此,Gartner仍然建议企业应该尝试融合基础设施,因为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小柯
小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