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数据中心运营商几乎是各个方面不断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数据中心的成本,努力实现更高的效率。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努力减少用电量,以及劳动力成本。
效率问题似乎始终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可能源于一个事实,即数据中心所有领域中的参数是不断变化的。考虑到数据中心的规模,基础设施管理者无法预计无数复杂的技术。例如,连接、服务、环境监测、工作量管理和资产管理只是少数。鉴于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可能企业数据中心很难跟上这些技术革新的步伐,优先考虑所有不同的资源和涉及的资产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各系统脱节,没有被彻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整个数据中心实现可视性和性能控制,是极其困难。
很显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解决方案是运行数据中心的一个先决条件。事实上,DCIM是如此受欢迎,在2010年,DCIM软件市场收入就已经达到24500万美元。如此众多的供应商纷纷推出自己的DCIM产品,它使得企业数据中心在选择DCIM产品进行部署实施的时候,往往充满迷惑。
市场空白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公司的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存在三种DCIM供应商:“数据中心设施和基础设施供应商;IT管理软件供应商和系统硬件供应商”。然而,Forrester的报告同时也指出了在市场上的空白。例如,今天,大多数DCIM文件安装上传资产数据库是属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需要工作人员在机架之间来回走行,手动收集数据中心的初始安装数据。”市场研究公司认为:“为了有效提出一套最佳分配,该软件需要了解系统行为的粒度级别、潜在的工作量和电源和冷却环境的细节。
当前DCIM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多数DCIM供应商只提供管理软件,其集成了第三方硬件。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是有效的。设备的“管理”最终被限制,只限于与这些设备有关的信息。真正全面的DCIM管理软件,需要完全集成数据中心的所有硬件。然而,这在目前还是相当耗时,而且成本相当高的。
在最近的一个在线论坛上,一位数据中心管理员评论道:“底线——DCIM软件是否满足了您所有需要的任何需求?”要达到满足“您所有需要的任何需求”也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把握到对数据中心资产的控制,对每一家不同的有企业而言,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
DCIM是否提供物理层的在线监测,包括电缆和机架?
DCIM是否可以根据您的需要,提供定制服务?
DCIM是否提供的连续监测和所有资产的实时更新?
DCIM是否提供环境监测和电源控制?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当前的DCIM系统是由许多杂乱的元素组成的,所有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目标。只有少数供应商具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电缆和电源。也有提供电源和环境监测的解决方案,但这些系统大多仅仅是基于软件。仍然需要手动添加硬件。结果是,软件管理系统不能“理解颗粒级的潜在工作量和细节的电源和冷却环境系统的行为。”此外,如果解决方案提供了布线管理组件,其也是非常有限的,往往是一个网络的静态视图。
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案是封装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该系统应收集所有资产、环境问题(包括冷却和电源)、网络状态和物理层设备的实时数据。
数据中心的总控制
毫无疑问,追求更高的数据中心效率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必须仔细查看他们在之前在他们的数据中心曾忽略的其他方面,包括物理层面。数据中心的总控制,是指将数据中心的所有资产,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纳入到同一个系统。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这样做了,但仍然缺乏无缝集成。所以,市场通过整合与并购,为数据中心经理们带来一套和谐的系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一解决方案,将能够减少电力开销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供更高的效率。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看IBM数据科学团队如何助力企业用户AI项目
在下面的Q&A中,IBM公司的Seth Dobrin探讨了如何提高企业用户对机器学习和AI项目的兴趣, […]
-
DR基础知识:灾难恢复计划和灾难恢复策略
IT灾难恢复(DR)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以在意外中断时执行。 这种计划应该列明详细步骤,说明在 […]
-
为超融合架构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超融合基础架构会给新的数据中心冷却方面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在选择和实施之前,我们来看看哪些温度和冷却单元的效率是最好的……
-
IDC Directions 2017:值得期待的智能数据中心技术
智能技术能够让数据中心变得更为自动化、简单,不过企业需要为其实施做好准备,了解如何从旧的设备平稳过渡至智能的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