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本土合作伙伴打造中国公有云

日期: 2012-05-23 来源:TechTarget中国

  IBM在北京隆重召开了以“重塑IT,激发商业变革”为主题的2012 IBM 云计算高峰论坛。在论坛中,IBM和国内众多云计算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云计算在中国发展实践、落地应用的具体状况。今年IBM的云计算高峰论坛以实际应用案例为主,从不同行业的实践角度,诠释了云计算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价值。IBM指出,未来在云计算的不同运行模式中,公有云将成为带动云计算实际落地的关键。IBM将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全球经验,助力本土合作伙伴,打造符合中国实际需求的公有云。

  经过多年实践与发展,IBM已经成为全球公有云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和推动者。云计算是IBM2015年发展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IBM预期通过云计算收获70亿美金。目前,约有100万企业级客户的应用运行在IBM的云平台上, 每年在IBM公有云平台上进行的商业交易额超过1千亿美金,每天有450万笔业务通过IBM的公有云平台实现。

  IBM的公有云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客户业务使用的高连续性,通过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al Agreement)确保企业用户99.9%的业务连续性水平,这在业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公有云业务通过IBM位于全球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的6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数据中心形成8个资源池。他们统一由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aleigh数据中心管理,这个至关重要的总控中心完全实现业务部署自动化,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只有不到20个管理人员,每天处理来自全球的庞大的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和应用需求。

  SCE(SmartCloud Enterprise)和SCE+(SmartCloud Enterprise+)是IBM全球公有云两大解决方案,在全球互联的体系下,为各类需求的客户直接提供7X24小时的相应服务,并实现按需付费和可扩展性资源支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到具体每一颗虚拟CPU的资源,可以满足按小时为单位的服务申请和退出。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白天租用公有云资源,在晚上不工作时可以停止租用,而第二天再开始使用,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用户可以随时调整租用资源的量级,真正做到按使用量付费。这种灵活、弹性的公有云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用户节约成本。所以,自IBM SCE发布以来,全球已经有众多企业将其业务系统迁移到该平台上来。

  但是,目前国内提供的很多公有云服务通常不区分企业级和消费者级用户,只要注册申请付费账号,都可以享受公有云的存储、网络或者软件服务。由于没有区分企业级和消费者级用户,一些公有云没有对响应水平和服务级别进行规定和划分,可能出现企业级需求在支付更多费用的情况下无法找到专门的响应服务,特殊或紧急状况无法处理。而且,公有云的资源申请和分配管理一直是困扰使用者的大问题,有些公有云要求客户必须提前一周甚至数周申请,申请资源必须达到一定量级,在租用期间无论使用与否都要付费,并且如需延期租用要重新申请。这种运行模式为用户尤其是企业级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论坛上,IBM表示将遵循中国关于建立公有云服务平台的规定,积极寻求与中国各级政府以及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分享自身丰富的经验、知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助力公有云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同时,IBM表示,基于先进的公有云技术和管理能力,将全力配合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世界顶级的公有云服务平台,无论提供针对企业级还是消费者级的服务,都将以IBM全球的公有云服务、安全和管理标准作为基准。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表示:“作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领导者, IBM致力于成为中国政府、企业与组织最可靠的云计算合作伙伴,把更多全球最先进的公有云理念、技术、服务与经验带到中国来,助力合作伙伴打造具有真正社会价值的公有云平台与模式,全面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随着近几年中国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公有云由于其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很多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被纳入到未来发展规划当中。但公有云的实施并不能仅仅靠一家完成,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缺乏对公有云的清晰认知已经成为很多公有云项目难以有效推进的重要原因。

  IBM认为,公有云最终要实现的是打造一个云生态系统,让更多的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参与到这个公有云体系当中。因此,发展公有云要紧密结合行业的聚集优势以及区域特点,快速拓展市场,推动公有云生态体系的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及行业与区域领先企业凭借其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与平台则成为推动中国公有云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