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Server 2008的前世今生(1)

日期: 2008-04-14 作者:蔺晓峰 来源:TechTarget中国

  2008年3月13日,微软将发布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通过Server 2008的界面和功能,我们看到微软一改昔日“沿袭”升级风格,彻底摆脱了Windows的影子,成为一款全新界面,全新功能的操作系统系统。这无疑是微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Windows NT 3.0到Windows Server 2003,也与个人领域的操作系统一样,毫无新意。尤其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步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对操作的网络功能要求更为苛刻,而微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系统却很难为企业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功能,与微软的互联网战略更不相称。业界人士曾把比尔的退休称为微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其实,Windows Server 2008的面世,才是微软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开始。

  Windows NT 3.1,革命性的研发起点

  1993年8月Windows NT 3.1发布,这个产品是基于OS/2 NT的基础编制的,由微软和IBM联合研制。协作后来分开了,微软则把这个软件的名称改为它们的版本MS Windows NT,把主要的API改为32位的版本。微软公司从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雇佣了一批人员来开发这个新系统。这个系统的很多元素反映了早期的带有VMS和RSX-11的DEC概念。由于是第一款真正对应服务器市场的产品,所以稳定性方面比桌面操作系统更为出色。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Windows 3.1的变体或者改进版本,其实Windows NT 3.1研发起点是革命性的,是微软彻底重新开发的操作系统。NT是New Technology的缩写,也许微软实在想不出一个能完整表达他们对Windows的重大革新,于是用了这么个比较“抽象”的词汇。这是一个完全从零开始设计的系统,除了界面以外,与Windows 3.1基本不搭界。

  Windows NT3.1是微软首次将高端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商业应用程序和桌面操作系统结合起来。这在当时太超前,很多人觉得微软在浪费时间,因为那时候的个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同时硬件性能不好,都会限制NT这样的系统发挥作用。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微软当时作出了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这个新的操作系统支持网络、域名服务安全机制、OS/2和POSIX子系统等等,同时推出了全新的NTFS文件系统。这个版本主要面向公司用户发售,而Windows 3.1面向个人用户。至此,Windows一花两叶,有了两套血统:Windows 3.1之后发展了Windows 95、Windows 98,到失败的Windows ME为止,前一支画上了句号;而从Windows NT开始发展出了后来的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以及即将发布的Vista,一直生生不息。

  Windows NT 3.1在启动画面中第一次使用了灰色,这个颜色(16进制RGB值为#BFBFBF)也是后来Windows中窗口和菜单的标准颜色,一直到Windows 2000才开始有所改变。

  大家还应该牢记这套操作系统,因为Windows NT 3.1是很多Windows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广泛支持x86、PowerPC、Alpha和MIPS处理器的跨平台操作系统,具有跨平台操作系统的基因——硬件抽象层。而且,Windows NT 3.1有了面向服务器的Advanced Server版本,标志着Windows迈入服务器领域,吹响了微软进军企业计算市场的号角。不过由于传统RISC系统各自为政,各家的Unix根深蒂固,从1996年的4.0版开始Windows NT退回了x86平台。2005年,随着微软游戏机Xbox2跨出x86平台,Windows也再一次架设在了IBM的Power架构上。微软主管Windows客户端产品的高级副总裁Will Poole表示,经内部研究测试,从技术上讲,未来的Windows Longhorn存在运行于Power架构上的可能性,但是微软目前没有这样的产品计划,原因在于用户没有这样的需求。然而据IBM研发人员透漏,凡是采用Power架构的游戏机产品,其游戏大多是在Power架构的工作站上运行支持Power的Windows NT进行开发。一旦IBM在Power架构的服务器上向微软伸出橄榄枝,将会发生什么?

  Windows NT 3.1是微软第一个32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此后发布的Windows 95/98/ME都不是纯正的32位系统,最终发源于NT的Windows XP取代了上述产品在PC上的位置。此外,Windows NT是具有丰富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设计经验的开发者所开发,具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多种技术特征,网络功能完善,使得Windows能在此后的历程中适应以太网和互联网两个时代的发展,并且最终带着微软迈入了企业级的殿堂。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Server 2003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人们似乎不该忘记了Windows NT 3.1,这个1993年就已经诞生的操作系统。

  1993年11月Windows 3.11发布,在Windows 3.1的基础上,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技术,这两项技术直到今天对我们的电脑操作依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4年,windows 3.2的中文版本发布,相信国内有不少windows的先驱用户就是从这个版本开始接触windows系统的。由于消除了语言障碍,降低了学习门槛,因此很快在国内流行了起来。

  当Windows3.1取得成功之后,微软又在1994年推出了Windows NT 3.5,此后陆续推出了Windows NT 3.5x系列。这个系列有两个版本,Windows 3.5x Workstation和Windows 3.5x Server。Windows 3.5x Workstation限制了可同时运行的网络任务的数量并省略了一些服务器软件,而Windows 3.5x可以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服务器。

  Windows NT 3.5x的界面仍然和Windows 3.1保持一致,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是启动画面变成了图形,再也不是以前黑黑的DOS界面了。而且Workstation 3.5还支持OpenGL显卡标准,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两个改进非同小可,因为这意味着很多高端的应用程序包括软件开发、工程设计、科学计算、关键商业数据库、图形设计软件等等都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了, Windows的应用领域得以大大扩展。

  还有一点,被大家所熟悉的Ctrl+Alt+Del组合键,在DOS时代是热启动,但是在Windows NT中则用来登录系统。

  如果说Windows NT 3.1仅仅是一个探空气球,那么从Windows NT 3.5开始,Windows不再仅仅是家庭用户的小宠物,而是开始窥视更大更广阔的市场,那些把Windows NT这是小虎崽当猫的人发现自己错了,微软已经开始绘制软件帝国的草图。

  1996年8月,Windows NT 4.0发布,增加了许多对应管理方面的特性,稳定性也相当不错,这个版本的windows软件至今仍被不少公司使用着。11月,Windows CE 1.0发布;这个版本是为各种嵌入式系统和产品设计的一种压缩的、具有高效的、可升级的操作系统(OS)。其多线性、多任务、全优先的操作系统环境是专门针对资源有限而设计的。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嵌入式系统开发者和应用开发者能够定做各种产品,例如家用电器,专门的工业控制器和嵌入式通信设备。微软的战线从桌面系统杀到了服务器市场,又转攻到嵌入式行业,到这里,微软帝国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

  作为Windows NT3.5x系列的直接继承人,Windows NT 4.0的发布标志着微软“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最终形成,Windows95系列和Windows NT系列在市场中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此后维持了若干年。

  Windows NT 4.0同样分成Workstation和Server两个版本,进一步针对Windows NT 3.5的易用性进行了改善,同时提供了一组配置和建立Intranet的工具软件。Server版本的改进更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它的出现为微软以后在Web服务器市场上的作为打下了基础。

  Windows NT 4.0发布之后又出现了几个Service Pack和Option Pack,用来为这个系统添砖加瓦,包括公钥加密支持、许可证支持、智能卡支持、COM支持以及对SMP(并行多处理器)支持的改善。

  同年11月,Windows CE 1.0发布;这个版本是为各种嵌入式系统和产品设计的一种压缩的、具有高效的、可升级的操作系统(OS)。其多线性、多任务、全优先的操作系统环境是专门针对资源有限而设计的。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嵌入式系统开发者和应用开发者能够定做各种产品,例如家用电器,专门的工业控制器和嵌入式通信设备。微软的战线从桌面系统杀到了服务器市场,又转攻到嵌入式行业,到这里,微软帝国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