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把研制和应用高性能计算机做为重大项目。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深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不但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上会进一步缩短与国外差距,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上也一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03年,每秒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与国外同类计算机的推出时间已缩短到4年左右。而现在每秒两百万亿次的曙光5000的推出时间和国外推出时间差距缩短到3年!到2010年如果能推出通用性较强的千万亿次曙光超级计算机,与国外推出通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时间就很接近了,最多一两年的差距。
李国杰院士
计算机推出时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说,过去十年来曙光计算机采取的基本上是跟踪追赶的技术路线。跟踪可以缩小差距,但很难追上或超越先行者。曙光5000在体系结构上也将标新立异,采用不同于国际上流行结构的新思路,使得曙光5000既适合于大科学计算,又适合于计算中心做能力服务(Utility Computing)。而且当技术向下辐射做几万亿次的计算机时,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适合公司的规模产业化。曙光5000将以独创的技术应对百万亿次计算机的各种挑战,以另辟蹊径的跨越发展思路跻身于世界高性能计算机前列。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动力不仅仅是技术驱动,更重要的是需求拉动。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方面可能比国外落后十年以上,需求拉动的力量远远小于国外,这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许多人把这种局面归结为我国生产力落后,认为我国的科研和经济还没有较大量地使用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的确与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技术和应用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技术等待生产力慢慢提高的惯性模式,先进的技术优势可以促进生产力跨越性的发展。对于高性能计算技术,这种促进作用格外明显。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每年在电子政务等方面投资巨大,但不论是中央文件还是中长期规划,很少提到科研和工程的信息化。其实,世界各国的高性能计算机都是首先是在科学研究上得到应用,然后推广到各个领域。我国应在科研与工程( 包括产品设计)上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加大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投入。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不是等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十五期间上海超算中心购买曙光4000A时,绝没有想到两年后,机器运行如此饱满,许多用户要排上半个月才能轮到上机时间。事实已经证明,运行十万亿次计算机后,很快就会产生百万亿次计算机的需求。可以肯定,当我们用上百万亿次计算机后,很快就会产生千万亿次计算机的需求。高性能计算机是用来解决大问题的计算平台,我们国家目前有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资源、环保、气候、能源等,都是用小机器甚至PC机做模拟,这是“杀牛用鸡刀”的做法!我们必须大声呼吁,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不能因坐等生产力提高而失去跨越发展的机遇。
用好高性能计算机需要用户、算法与软件科研人员、计算机研制生产人员共同努力,这种努力是我们走向科技和经济强国必须付出的代价。曙光公司把支持用户采用高性能计算机解决应用问题看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千方百计做好售后服务和培训,同时将和科研人员及用户一道来攻克应用难关。
跨越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千万不可错过。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世界互联网大会:曙光总裁历军谈数字经济
昨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隆重召开,作为中方IT企业界的杰出代表,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应邀参加本届大会。
-
曙光告诉你大数据落地风向标
12月10日,“2015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在北京开幕。作为大数据技术服务“新军”的中科曙光,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单纯的“技术流”向“技术与服务”并举的嬗变。
-
曙光牵手甘肃广电网络 西部加快“智慧城市”步伐
11月20日,曙光与甘肃广电网络在兰州签署协议,双方将就“智慧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利用甘肃广电现有的集成公司共同运作信息化集成项目。
-
新一期超算TOP500榜单 中科曙光首超IBM进入三甲
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TOP500)在第46届世界超算大会期间公布,中国超算领军企业中科曙光以49台的成绩超过IBM问鼎榜单系统份额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