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服务器热点技术介绍(上)

日期: 2009-01-21 作者:张桂林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服务器市场整体增长缓慢,尤其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更为明显,很多服务器厂商同比呈现了下降的趋势。2008年虽然对于服务器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年景,但是不少服务器技术却得了快速的成长。

    先来看看处理器方面,处理器制程工艺在2008年全面过渡到了45纳米,随着08年11月AMD推出采用45纳米工艺的“上海”处理器,45纳米处理器市场不再是英特尔一家的舞台;六核处理器出现,英特尔在08年9月发布了全新至强7400六核服务器平台,揭开了新一轮多核处理器之争的序幕;在英特尔Tick-Tock战略的推进下,英特尔在08年末推出了新一代微构架Nehalem,虽然Nehalem微构架服务器处理器产品还未露面,但从其桌面产品上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新一代微构架的霸气。

    再来看看其他方面,在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资金紧缩,IT设备采购资金减少,企业在升级或者采购新设备的时候都要精打细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整合IT环境的虚拟化技术、允许大量网络系统共享IT基础平台的云计算技术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厂商加入到虚拟化阵营,虚拟化技术也不仅仅在服务器上发展迅速,在桌面、存储、网络、应用程序、安全和数据中心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和进步。云计算在2008年迅速崛起,云计算提供商雨后春笋般涌出,据IDC预测,到2012年云计算会成长到4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潜力非常巨大。

    2009年已经来临,虽然在季节上我们即将迎来新一个春天,但是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在这个春天似乎还不能感受到“温暖”。虽然今年经济仍不明朗,服务器市场也可能还会延续增长缓慢的态势,但是服务器技术还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寒冷”的2009年,服务器领域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技术热点。

  摩尔定律延续 更新的制程工艺出现

    英特尔45纳米工艺处理器采用了High-K金属栅作为闸极电介质,取代了应用40年了二氧化硅,继续提升着晶体管的密度,并降低了使统治芯片业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再度延续。45纳米并不是终点,根据英特尔的“Tick-Tock”,即摆钟式发展步调,每隔两年的奇数年推出更小、更先进制程的处理器,偶数年推出新的处理器微构架。如英特尔在2005年推出的65纳米制程工艺、2006年推出酷睿微构架、2007年推出45纳米工艺、2008年末推出Nehalem微构架。

英特尔

  英特尔Tick-Tock发展步调

    从英特尔发布的路线图可以看到,在45纳米和Nehalem微构架之后,英特尔下一步的计划是在今明两年推出32纳米制程工艺。早在2007年的秋季IDF上,英特尔就展示了采用32纳米制程技术生产的第一款工作芯片,虽然工作芯片不能进行任何操作,但是显示了英特尔制造32纳米芯片的能力,也证明英特尔将继续遵循Tick-Tock发展步调。

    在近日的CeBIT 2009前瞻会议上,英特尔公布了2009年32纳米工艺的最新消息。虽然今年经济未必会好转,英特尔也将继续遵循Tick-Tock战略,在第四季度投产32纳米处理器,但是32纳米处理器可能要到2010年正式发布。据称,英特尔32纳米芯片将采用第二代高-K和金属栅晶体管技术,并配置19亿个晶体管,强化了处理器的性能和电源使用效率。

  Nehalem微构架服务器处理器面市

    英特尔在08年下半年推出了采用新一代Nehalem微构架的桌面端处理器Core i7,服务器端处理器在2008年还是尤抱琵琶半遮面。不过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将看到这新一代性能王者的庐山真面。还是在CeBIT 2009前瞻会议上,从英特尔的最新路线图上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将推出双路型Nehalem EP系列服务器处理器,取代45纳米至强5000系列处理器,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多路型Nehalem EX系列,取代45纳米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

处理器路线图

  英特尔处理器路线图

    Nehalem微构架和之前的微构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对单个内核和整个多核微构架重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单线程和多线程的性能。Nehalem微构架具有并发多线程技术(SMT),支持每内核同时运行两条线程,照此计算,一个四核处理器可同时运行8条线程,双路四核处理器可同时运行16条线程。

    Nehalem集成内存控制器,每个处理器支持3个内存通道,每个通道支持3个DIMM,支持DDR3-800、1066、1333等多种内存规格,并且支持RDIMM和UDIMM模组。微处理器与外部存储器之间、以及微处理器与I/O中枢之间的高速连接采用全新的QuickPath架构,摒弃了传统了FSB,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大幅提升整体系统性能。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