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12.10击败Windows 8的十个理由(上)

日期: 2013-03-20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微软的Windows 8在前一段时间刚刚发布后的数周内强势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但去年十月与其同期登场另一款主要操作系统同样不容小觑。

  这就是Canonical公司的Ubuntu 12.10“Quantal Quetzal”。这款系统比其竞争对手早一周与公众见面,但事实上他们当时就提出了“帮你避开Windows 8的种种麻烦”这一挑战性口号。这条口号在该系统正式推出后的几个小时就出现在Ubuntu的官方主页上,并吸引到了极大的关注度。

  Canonical公司显然决定淡化这条消息,因此当天晚些时候将这条火药味略足的标题修改为“你的愿望就是我们的使命”,并一直保留至今–但公平地说,两款系统之间的根本性对决仍然没有消除。

  Ubuntu自带一系列软件套件,其中包括火狐、Thunderbird以及LibreOffice等功能齐全的生产力套件。

  机遇之窗

  Ubuntu是一款广受欢迎的开源Linux发行版,在其八年的成长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两千多万用户的支持与喜爱。目前全世界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约有5%由Linux家族所占据,而根据多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约有一半为Ubuntu(Windows则占84%左右)。

  此次Ubuntu最新版本的发布时间可谓恰到好处–众多Windows老用户对Windows 8的”革命化颠覆”并不认同,而且仍在犹豫要不要为这套似乎并不理想的系统方案再掏一大笔钱。

  Windows 8最初推出时的热情已经渐渐褪去,而且根据调查报告,Gartner预计有80%的企业用户根本不打算使用这款试水型产品。由此看来,微软做出的豪赌决定反而很可能成为Linux桌面系统翻身的大好机遇。

  因此,Canonical公司已经痛下决心,希望把Ubuntu 12.10打造成一款足以走向全世界的系统平台。下面我们就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看这款Linux新贵如何与Windows 8相抗衡。

  也许令Windows 8用户最意外的就是这款系统所采用的移动风格Modern UI取消了开始按钮设定。

  1. Unity对Modern UI

  微软与Canonical双方都在各自操作系统的默认用户界面方面受到不少抨击。在微软方面,采用的是Modern UI–也就是“臭名昭著”的Metro界面;而在Canonical方面则是成名已久的Unity。双方都将触控模式纳入了设计的考量范围之中,并大量引用了来自移动领域的布局思路。

  通过移除开始按钮并大刀阔斧对用户的交互方式进行革新,Windows 8的Modern界面给用户的传统使用习惯带来了严重挑战–每位微软拥护者都面临着显著的学习曲线。

  而在另一方面,Unity则早在2011年4月推出的Ubuntu 11.04“Natty Narwhal”开始就成为Ubuntu中的默认组成部分。虽然这套方案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但在这一年多的演化过程中,Canonical公司已经对界面进行了根本性修改。尽管仍面临许多批评之声,但大多数人都承认这套界面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事实上,某些观察家甚至认为相对于Windows 8,它可能更容易让很多Windows老用户找到熟悉感与亲切感。

Unity对Modern UI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一大竞争优势在于支持多个工作区。

  2. 可定制性

  Linux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无限可定制性”的典范,但鉴于系统界面的饱受争议,如今这项特性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在这一点上Windows 8与Ubuntu之间存在很大不同。没错,Windows 8确实允许用户在某些方面对操作环境进行自定义,例如指定实时磁贴的尺寸、将常用磁贴置于屏幕左侧或者根据程序类型对磁贴进行分类。

  然而Windows 8中的最大变化在于,系统本身不提供能将OS以传统Windows桌面风格启动的方式。以Pokki为代表的各类第三方工具倒是能实现这一点,但如此一来我们的Modern UI也就彻底玩完了。Windows 8设定的这样一种机制往往被称为“紧耦合”方案,换句话说,用户无法对系统做出重大定制。

可定制性

  微软的Windows Store目前还处于人烟稀少阶段,但公司高管表示其应用程序数量将迅速增加。

  相反,Ubuntu的Unity则更多属于一种松耦合式UI。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将其替代为任何一款免费后备方案,包括KDE、Xfce、LXDE、GNOME 3 Shell、Cinnamon以及MATE等。

  第三方定制工具也能在Unity中发挥作用,其中包括人气日益高涨的Ubuntu Tweak,而很多专注于”外观”的站点还推出了搭配各类主题的多种Linux界面,帮助大家满足改变桌面外观的愿望。

  在Linux、尤其是Ubuntu领域,用户的首要原则就是“不喜欢的东西可以随意换掉”,而没必要勉强忍受问题的折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buntu支持多个工作区,基本上等于是允许用户同时运行四套不同的桌面,这项功能即使在Windows 8专业版中都无法实现。

  3. 应用程序

  与直接捆绑了微软自家IE 10浏览器的Windows 8专业版不同,Ubuntu自带多种开源软件,例如火狐、Thunderbird以及LibreOffice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全方位功能性套件。

应用程序

  与微软的SkyDrive类似,Ubuntu One允许用户通过Ubuntu、Windows、Web或移动设备访问备份内容及文件。

  除了这些捆绑程序,Ubuntu和Windows 8都提供了应用程序商店,借以帮助用户寻找使用中所需的其它软件。

  作为2009年首次亮相的软件商店,Ubuntu软件中心现在已经提供超过四万款应用程序,其中包含从游戏到生产力工具再到教育资源等一系列产品。另外,在Wine或者CodeWeaver CrossOver的帮助下,大家还可以在Linux环境下运行Windows程序。

  Windows Store刚刚随Windows 8一同推出,在最初公布的那段时期其应用程序阵容仅有九千余款。但微软公司高层许诺Windows Store将在新系统版本发布的九十天之内提供十万款应用程序。

  然而,操作系统所使用的二进制文件及驱动程序无法从Windows Store中直接获取。相反,软件商店为Windows RT(ARM架构)应用及Windows桌面(即’遗留’系统)应用保留了位置。点击Windows Store中的遗留桌面应用条目后,用户会进入单独的一套网站体系,在那里我们可以购买或下载想要的应用产品。而在另一方面,Ubuntu的资源库则汇总了所有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可能需要的二进制文件与驱动程序。

  除了数字以外,两大应用商店的差异之处还体现在安全领域。Ubuntu提供了一套名为GNU隐私卫士(简称GnuPG)的资料库钥匙圈保护系统,其中每款应用与驱动程序都由独特的钥匙圈识别机制加以保护,旨在帮助用户使用Ubuntu回购系统时验证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钥匙圈保护方案能够高效保障回购流程免受恶意应用的侵害–更阻断了其进入用户PC的通路。

  从历史上看,微软的Windows系统一直缺乏这样的钥匙圈保护机制。虽然微软支持操作系统每月定期进行Windows更新,但目前还没有哪种第三方更新方案能够支持这种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得不以手动方式在不同网站上进行第三方软件更新,这无疑非常冒险。Windows Store的出现正是为了减轻这种风险,尤其是帮用户实现辅助应用、屏幕应用及购买应用产品的能力。目前效果还不明朗,一切要留给时间来检验。

应用程序

  与Windows Store类似,Ubuntu软件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实时桌面访问方案,能够在成千上万种应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对象–其中不少属于免费产品。

  4. 硬件兼容性

  为了在自己的PC机上顺利运行Windows 8,大家需要一块主频至少为1GHz的处理器且必须支持PAE、NX以及SSE2。另外,大家还需要至少1GB(32位版本)或2GB内存(64位版本)以及16GB(32位版本)或20GB(62位版本)的硬盘存储空间。根据微软的说法,在图形处理方面我们需要一块与微软DirectX 9相兼容且具备WDDM驱动程序的显卡。

  当然,以上提到的参数都是最低配置。如果想使用Windows 8的触控功能,我们明显还需要接入多点触控设备。而为了大部分软件的顺利运行,实际硬件配置要大大超过上文的描述。

  相比之下,Ubuntu对硬件的要求就温和得多:Cononical建议用户使用512MB内存外加5GB硬盘存储空间。如果大家觉得这样的配置需求还是有点严苛(虽然可能性不高),还有Lubuntu和Xubuntu等更亲民的版本可供选择。总之,如果硬件在大家的选择过程中算是制约因素,那么 Ubuntu可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好方案。

硬件兼容性

  微软的SkyDrive服务允许用户将文件上传或同步到云端,并通过几乎任何浏览器或本地设备进行访问。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