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灾备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实现灾备模式也出现了多样化,但作为用户来说,如何知道一个灾备项目到底需要多少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恐怕这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我们花了巨资建设了一个灾备系统到底值不值。
任何一个灾备项目,目标、规模、风险、成本这几重因素总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灾备项目的成本是由前三者综合决定的。在灾备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建设目标,一般而言,灾备建设目标中,我们需要考虑灾难的防御范围,我们是要防御仅仅是站点灾难(如自然灾害)还是含有各种故障在内(如数据库故障、设备故障)的全面防御?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恢复的效果,例如,故障发生后的恢复速度?恢复效率最高、恢复风险最小的恢复地点是哪里(提示:应该是本地)?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建设能够防御大型灾害的异地灾备系统(还是仅仅同城)等,以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灾备建设考虑的重要依据。当我们对于灾难防御的目标胸有成竹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建设成本了。
以往,很多人认为灾备建设的成本只是购买灾备设备的费用,而在实践中,却因为估计不足吃了大亏,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灾备建设的总体拥有成本计算清楚。
要想搞清灾备建设的总体拥有成本,我们看看以下几个元素:
场地费用
包括灾备机房基础设施费用,灾备中心人员费用等。
设备费用
包括购买的灾备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主机等各种设备的费用。这些费用由于容灾技术方案的不同,组成元素完全不同。
传输网络费用
这一部分费用随着灾备技术路线的不同更是差距明显。尤其在异地灾备体系的建设中,灾备技术路线的不同导致的传输带宽评估有时令人难以置信,可以相差达到40倍的带宽差异。例如,采用不同的技术,也可能只需要每年支付20万的传输网络费用,也可能需要支付每年200万的网络费用,而实际效果却完全相同。
运维费用
这部分的费用包括向厂商购买的每年服务和应急的专业服务费用,还包括高级别的系统维护人员的费用。一般而言,随着设备开放性的增加,维护人员的成本就相应下降,而灾备应急如果能够掌握在用户手中,灾难应急时向厂商购买的专业服务费用就下降。
看完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分析灾备建设的成本,作出合理的取舍了,或者立刻作出同城或者异地的选择了。
在成本分析上,切记需要站在系统架构的全局来分析,例如,往往我们只计算了灾备系统的存储设备费用,但是却忽视了一些存储的传输协议转换设备(FC/IP),那么我们就只能追加预算了。更有甚者,往往认为灾备设备和机房就是唯一的建设成本,可能采购设备只需要600-700万,却每年要支付高达200万的网络成本,5年下来,网络费用早已超过了设备费用,似乎本末倒置。而每年200万的网络成本中,却只有10%是传输的有效数据(由于灾备技术的不同,相同的应用数据可能传输高达900%的冗余数据,自然占用大量的带宽)。这个结果,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而灾难发生的灾难应急对于很多厂商数据专业服务,用户无法掌握灾备系统,一旦出现事故,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恢复成本,还要依赖在厂商的响应时间上,快速恢复业务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灾备建设的设计者们需要掌握真正的成本测算规则,需要掌控灾难恢复的目标和效果,只有这样,灾难避免重复投资和投资浪费,真正提高灾难的应急标准,做到“有灾必备”,避免以往的“灾难盲区”频出、建设成本攀升的现象发生。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在容灾中的应用
如何选取容灾技术,从而达到更高的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时间点目标(RPO),降低灾难给信息系统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业务影响;如何更加快速、准确……
-
企业如何进行容灾建设?(下)
在本文的上半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企业在进行容灾建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与工具,并制定合理的规划策略。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建立模型、制度及管理流程等相关问题。